【安联基金会客室】沈良说专栏
中国:投资必选项
(整理自2023年12月9日CFA资格认证授证仪式暨CFA上海协会年会上的讲话)
2003年,我正式进入资管行业,并在3年后非常荣幸地成为一名CFA持证人。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当年中国地区仅有200余人获得CFA资格认证,而现在这一数字已经超过8000。CFA持证人规模的不断壮大也从侧面印证了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
【投资中国的α】
我的资管从业经历始于一家国际头部保险公司设立在香港的基金公司,我担任的是中国股票分析师。彼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一员逐渐获得国际投资市场的关注。经历20年的持续发展,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市场相关性上,中国股市却与其他地区股市呈现较弱的相关性。根据Wind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股市与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股票市场相关性系数平均值仅约0.52,与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股市相关性系数平均值仅约0.351。此外,在指数成分股的重合度上,中国股市也明显区别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市场。这一独特现象让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机构把中国视作一个单独的资产类别。
在对中国市场长期趋势和市场结构演变的观察中,我看到了中国在技术创新,尤其是人工智能、5G通信以及电动汽车等领域的突破,这些突破在重塑行业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新的投资机会;我也看到了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针对投资端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例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 …… 这些都有利于中国作为一个单独的投资类别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
当下,中国已经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投资必选项。外国资产管理机构进入中国,不是来找β,而是来找α。虽然短期中国市场面临一些波动和挑战,但长期看好并配置中国的立场是坚定的。
【投资中国的市场潜力】
从我进入资管行业距今已20年。这期间,资本市场机制逐渐完善,居民财富积累迅速增长,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规模到2023年10月底已达27.38万亿元,20年间规模增长了近160倍2。
长期来看,中国公募基金行业将继续展现强劲的生命力。首先,不断丰富创新的产品与业务满足了居民“财富管理”转型的需求。ESG主题、绿色主题基金产品响应了社会责任投资的号召、养老FOF产品契合了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理财需要、境外市场互联互通为海外资产配置提供了便利,公募REITs降低了不动产投资门槛......这些均是从需求端出发,匹配了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
其次,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加速,与之相适应的养老体系显得更为紧迫。2022年,中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正式实施,将为公募基金带来长期稳定的增量资金。我非常赞同《中国金融》杂志一篇文章的观点:目前,中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仅占GDP的22%;而养老基金规模仅占GDP的12%。相比之下,2019年,美国的公募基金规模是GDP的125%,2022年美国养老基金的规模(包括第一支柱)相当于GDP的165%。从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规模来看,建立于1974年的美国第三支柱IRA市值达14万亿美元,占GDP的55%。作为中国养老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仅1年,中国养老基金与公募基金仍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3
2021年是我的一个新起点,我加入了全球领先的主动管理资管机构之一——安联投资,负责中国境内的资产管理业务。尽管当前中国权益市场整体持续震荡,政策密集呵护下的市场似乎反应平淡,但在安联投资,中国作为投资必选项的长期判断不会改变,我们坚定看好这一最具潜力的资产类别。20年的历程,让我这个金融老兵感受到了行业的发展与变化,也感受到了自己全新的责任;20年来,相比160倍增长的中国公募基金规模,40倍增长的CFA持证人数显然供不应求,行业对优秀专业人才队伍的需求依旧旺盛。欢迎CFA新持证人在中国资管行业施展自己的才华,共同把握时代赋予我们的巨大机遇。
数据来源:
1. Wind,指数相关性分析,选取指数包括:上证综合指数;沪深300;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工业指数;德国DAX;法国CAC40;英国富时100;日经225;印度SENSEX30,数据区间自2013年10月31日至2023年10月31日。
2. Wind,中国: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公募基金,数据区间自2033年12月至2023年10月。
3. 《公募基金拥抱个人养老金时代》;《中国金融》2023年第14期;郑秉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